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胡大师日记系列之以“史”为鉴——从币乎说起

0 Scream Scream 2018-10-10 16:25 32988 千氪

币乎通过简单粗暴“爽”的设计(点赞)+实实在在的利益(上交易平台)+让一部分优秀的人先富起来的策略(KOL)真正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防御机制,围绕KOL一点一点的增加产品的粘性

文/胡同叔

本文由胡同叔原创,请注意:转载需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注:项目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马上国庆了,久违的小长假绝对是个令人愉悦的事情,就算是加班那也得3倍工资,是一个值得期待“普天同庆”的好日子。但是,老胡必须劝你一句如果是你想出去旅行那赶快放弃吧,因为你要么需要穿越人山人海,要么堵在高速路上……

小丽:“大师我懂了,您的意思是扎堆旅游大概率是不划算的——起码不会令人愉悦的,问题是道理谁都懂,但总有很多人堵在路上”

胡大师:“是啊,就算大家都懂的十一出行会堵成狗,但总是心存侥幸、抑或是只有十一有时间,毕竟‘小长假’加上高速免费,因此只能把大把的时间耗在路上,把十一旅行当成一次生理和心理的磨练!”

小丽:“嘻嘻,有些时候明知道逆向思考是对的,但做到却很难!对来了大师,您对最近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发展怎么看?听说都知币凉凉了……”

胡大师:“好问题,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么今天咱们就以‘币乎’为鉴,来看看区块链内容平台发展的得与失!”

01/独有的“币乎”模式

币乎走出了自己的路:现有“广告”,后有产品

本文由币乎(bihu.com)优质内容计划支持,这句话熟悉么?只要是搞区块链内容的老人,一定耳熟能详,当时只要区块链内容相关的文章并在文章开头加入一句话,然后将文章发给币乎的运营(当时记得是一个叫做思颖的小姐姐),然后你根据文章质量获得一定数量的币乎Token——Key。这种模式如果出现在实体经济里,那简直就是致命的bug,遥想当年“第五季”饮料的广告火遍大家南北时,你却寻遍超市商店却找不到它的踪影,你只能把忘却脑后——作为一种可以替代的饮料,当想喝时却发现喝不到那只有购买同类替代品,于是“第五季”只留下了广告的传说,就没有然后了。然而,几乎没有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当时,这一举动无疑给很多链圈、币圈的作者以及广大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好奇心:“币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还有推出了“优质内容计划”?“币乎”和知乎有什么关系?一时间如果文章被冠上了“本文由币乎(bihu.com)优质内容计划支持”的符号,给人感觉还有点高大上的神秘味道!这种吊人胃口的、人人推广的模式使币乎这个品牌在链圈和币圈迅速流传开来……

币乎走出了自己的路:先上交易所,再推出产品

如果老胡没记错的话,币乎APP上线以后Key就上交易平台了(前期文章带有标识的每篇文章收益大约从3W—10W,,写文章好的、多的是不是赚大了),虽然上的是小交易平台(截止到目前上的交易平台有:Bibox、otcbtc、top.one、币为),都是确实能换成 BTC、ETH甚至货真价实的人民币;在大量Key天天发的前提下,这个行为虽说不是“敢为天下先”,但起码真的需要“勇气”,这个“勇气”梁静茹绝对给不了,一定是项目团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对币乎价值的绝对相信(创始人咕噜是以太坊白皮书的翻译者和推广者,我猜持有大量ETH是肯定的)

02/以不变应万变的“币乎”套路

有人说币乎产品做得“烂”:体验一般,只有简单的发文、点赞、踩、留言功能;原来留言可以有收益,后来又取消了;草稿箱不好用一直为大家所诟病;

有人说币乎作者“头部”过重:大V日更抱团占据热门头部。热门总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有人说币乎不利于新人出头:新人好文没人点赞,也就上不了上热门,想出头当然难;

有人说币乎更新过慢:从今年2月开始到目前的9月,经历了大半年的路程,从表面上看币乎还是当年那个币乎,貌似只在“踩”和“搜索”上进行了改进,其余都是微调(新版本踩又回归了原始);

然而换个角度思考,你会发现不一样的币乎:

有人说币乎产品做得“烂”:简单粗暴、行之有效,这不正是当下用户喜欢的“及时反馈机制”么?怎是一个“爽”字了得!不需要花里胡哨的花架子,只需要读文、点赞、收益三步走即可;

有人说币乎作者“头部”过重:一句话总结,其它平台的作者都是币乎奶大的;这些币乎的头部大部分都是对区块链和写作有着高认知的人,而且推送的文章很多都是助于链圈、币圈发展的佳作(当然,当初也有很多水文抄袭文,比如女神经之流,然而被去中心化的“侠之大者”踩的消失很久了;目前,水文和抄袭文越来越少了,热门几乎看不到);如果把币乎比作一个区块链社区,那么很多“头部”就是这个社区的意见领袖(KOL),社区的建设离不开意见领袖,基于他们的高认知和自带粉丝属性,生态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套用一句话:今天他们以成为币乎大V为荣,明天币乎以拥有他们为荣!

有人说币乎不利于新人出头:真正能写出好文的新人出头还是简单的,君不见很多能写出好文的新人们通过:区块佣兵发起的【送你上热门】、天平搞的【BH好文好报群】以及【币乎每周精选】等等都是新人成为头部的好渠道,类似于区块链节点的分布式自治反而体现的淋漓极致;也可以基于好文的买进Key锁仓互赞

真正不能出头的就是撸羊毛发水文之流了及缺乏高认知和营销能力之人了……

有人说币乎更新过慢:请问更新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更新而更新,不是作,有时候以不变应万变反而是更好的应对手段,因此币乎采取微调的策略(也许是更好的以后建立币乎ID放大招)

一言以蔽之,币乎通过简单粗暴“爽”的设计(点赞)+实实在在的利益(上交易平台)+让一部分优秀的人先富起来的策略(KOL)真正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防御机制,围绕KOL一点一点的增加产品的粘性,让币乎真正成为作者、读者、项目方等多方的刚需!

03/只能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看看其它平台何如

币乎已经走在了前头,很多效仿者纷纷出现,使出十八般武艺加入自己的特色准备弯道超车,比如知币、币嗨、币车、区分、支点……

知币:开局很美,短文机制也很赞,但是被很多羊毛党钻了空子(真正深耕者反而被压制);加上绝对中心化的做法及大V小白统统干掉的营销手段,使得杀敌1000,自损800,从0.2元向着归零币坚定的迈进着;目前据说主要骨干已经出走、大V群里一片萧条……要干掉币乎的口号成为了笑谈……知币变成了知豆,只不是知道自己很逗?;

币嗨:原来我以为是用户体验很“嗨”,后来我发现是项目方自己觉得很“嗨”;反人性的双盲、“小黑屋式”审核制度极大的打击了人们的积极性和放大了内心的阴暗面:好文出不来,水文一大堆;没有了KOL的支撑,羊毛党撸的都没兴趣;至于上交易平台这件事儿,我想你还需要盼……相关群里一片荒凉……

币车:模仿币乎模式兴起,吸引了一大波作者前来创作,人气和流量暂时看还不错,用户数和日活量可以和币乎抗衡;产品更新迭代很快,目标是知识星球;但是有时候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最近的新版本感觉热门流量明显下滑,引起了很多作者的一片吐槽。一句话总结,希望币车把根留住,既然上不了交易平台那就应该留住人气,既没有利益吸引也没有归属感,“煮熟”的鸭子也会飞掉,一手好牌也会打烂,千万别自以为是。

区分:定位专业的项目测评APP,定位比较明确,可以说是对币乎的一次细化和补充;虽然没上交易平台,但是体验和人气目前还不错,希望区分能真正“区分”!

支点:没有深入体验,只能从旁观者角度简单说说。前期不错,但是总感觉雷声大、雨点小,伯乐机制的缺点就是“中心化”,因此也导致了水文多,文字质量不高,目前人气和流量一直走下坡路……

当然,还有很多平台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看了很多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发展和兴衰,胡大师得出以下四点借鉴:

一是币乎深谙人心,即使产品很被诟病、运营很粗暴,但是就靠“上交易平台+KOL+点赞”这一招就是牛,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极大的保证了内容的高质量和用户的高粘性;
二是决策一小步,产品一大步,但是这一大步是前进还是倒退就看用不用心了,因此项目方务必得慎重;
三是物以稀为贵,上来就上万的发币,几天后就几万10万百万,总量上万亿,试问一下项目方你敢上交易平台么?一句话,项目想值钱都难;
四是人气为王没错,但是人气要有质量的人气(比如KOL和普通粉丝),而不是一大波羊毛党和僵死粉,人和人不一样,粉丝和粉丝也不一样。

另外,币乎大V JIMI的一篇文章《数据说话:区块链内容平台谁是王者?》从检索(数据方面)亦给出了相同的观点,文章一句话老胡非常赞同,和大家共享:在既有蛋糕里,币乎无论从排名、访客还是粘性上都处于第一……

以上观点仅代表一家之言,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你好,我是区块链世界里讲情怀的胡同叔,感谢阅读


Scream

Scream

TA很懒,啥都没写...

©2018 Changf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富财经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