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时艳强对话夏淳:从市场需求逆向发展区块链技术更易落地

0 Scream Scream 2018-10-10 16:33 29132 支点

对话时间:10月8日18:00

微信社群:布洛克-北京-036

对话嘉宾:

夏淳

清谷资本创始合伙人

清华控股旗下清谷逆创董事长

时艳强

布洛克科技创始人

全球高校区块链爱好者联盟主席

本期速览:夏淳,清谷资本创始合伙人、清华控股旗下清谷逆创董事长,他一直致力于前沿技术的早期投资领域,现在专注四大板块,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芯片产业、智能制造以及乡村振兴。他受邀来到时点对话给大家进行了主题为“从市场需求逆向发展区块链技术更易落地”的深入分享。

他和搭档张于庆,早先在美国硅谷做一些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后来转到国内,前后投资的项目有160个之多,都是技术一流的项目。在投资时,他的一贯思路就在于“逆向创新”,也就是从市场逆向发展技术。

清谷逆创和和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相同的是大家都是以“命题作文”的方式先确定一个课题,然后去寻找团队。不同的地方是清谷资本结合中国的国情,在拟定新课题时有四驾马车保驾护航:投资专家、技术专家、产业专家以及政府方面的专家。

现在区块链行业存在很多泡沫,但他认为泡沫的出现是必然的,这是刺激经济的好东西,关键是如何把握时机。他还讲到,真正可落地的区块链应用一定具备四大要素:社群、信用、规则、技术,如果没有这四点,那一定就是忽悠人的假项目。

现在业界提区块链3.0还为时尚早,因为基本上没有落地应用。说到性能瓶颈,他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并非所有项目都强调高性能,需要就事论事。除此之外,区块链的技术瓶颈确实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复杂,但影响落地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人”本身,等大众对区块链的接受度足够高了区块链时代也就真的到来了。

就像电子商务一样,在网上大规模的购物,若干年前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也不愿相信的。根据以往新技术的生命周期,他也大胆预言,区块链被人广泛接受并大规模发展或许需要一代人的时间,也就是10年。

现在制造业转型的问题,各国都在努力,中国与美国、德国不同,他讲到,中国的制造业级别相对低一些,需要从自动化、机器取代人、提高柔性等方面一步一步慢慢来改造,总体来看,未来制造业产业链协作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制造与消费可能融为一体。

他认为,每一个时代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一次大浪淘沙,每一个创业者要时刻保持四心:初心、本心、恒心、爱心。

我们国内的高科技产业链还不健全,可以认为是“高科技的小农经济”。分工协作做的不够好,本来该发展技术产品的,结果做成了样样都抓的项目,成了干杂活的了。未来擅长营销的公司应该和擅长技术的公司取长补短,进行更多的合作,形成小型的产业集群和高科技产业链。

开场

时艳强:各位布洛克人,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领先的区块链社群媒体【布洛克科技】,与5000+社群1000000+布洛克人一起参与【时点对话】节目,探讨区块链技术与行业发展。本期是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157期,主题: 从市场需求逆向发展区块链技术更易落地。嘉宾:夏淳。

夏淳,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清谷资本创始合伙人、美国伊利诺大学计算机博士、清华控股旗下清谷逆创董事长、清谷区块链专项基金创始合伙人。让我们掌声有请今天的角儿:夏淳。

【时点对话·第一问

“我们更多是从Fintech(金融科技)的角度投资区块链”

时艳强:夏老师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美国伊利诺大学计算机博士,在计算机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对您来说理解区块链的基本原理不是难事,您怎么理解区块链?当初您是怎么接触到区块链的?

夏淳:各位【布洛克科技】的朋友,大家好!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一问。朋友们,晚上好,感谢大家今天来参与这个讨论,也非常感谢布洛克组织这样一个非常好,有意义的活动。我本人进入区块链技术领域是因为我原来在读博士的时候学的是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大家知道,区块链技术的根基有两方面,一个是分布式计算,还有一个是密码学。所以从分布式计算还是比较容易把这件事情梳理清楚的。

我所理解的区块链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方面,还有一个是社会意义。从技术角度看也蛮简单的,它其实就是三个重要的特征,第一是不可篡改,第二是分布式的技术,第三是一个数据记录。所以它就是一个不可篡改的分布式的数据记录,这就是区块链技术,没有更神秘的内容。

从社会意义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庞大的话题,简单说,我非常赞同我们在业界谈的通过区块链来构造一个新的信用互联网,通过打造一个信用体系对起到社会重构的作用,这就很像我们过去十来年所经历的社交媒体的发展,也是对社会产生了一次重构,在下一个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从信用角度重构社会。

至于我本人是怎么接触区块链的,应该说在2009年的时候就在硅谷看到过这样的科技新闻,当时比特币出现的消息在当地的新闻是有报道的,但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我所在的基金就是2010年创立的清谷资本,我们清谷资本在2013年就开始在硅谷投资区块链的项目。当时主导区块链方面投资的还是我的搭档张于庆。他一直非常关注Fintech(金融科技)这个领域,并从这个角度开始投资区块链的,我们更多的是看这个技术。

【时点对话·第二问】

“逆向创新就是从市场找技术”

时艳强: 我们了解到,夏老师是清谷逆创的董事长,那么清谷逆创的创立初衷是怎样的?我们怎么理解“逆创”二字?另外,李开复老师在09年创办了一个创新工场,您认为这两者有什么异同呢?

夏淳: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二问。我们在硅谷从2010年就开始投资硬科技,已经投了160个项目,基本上都是世界一流的技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技术发挥市场上应有的作用,产生效益。作为投资必须要有回报,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是我们一个很大的课题,大概有20%,也就是30来个项目地进入了中国,这个做起来,也是蛮吃力。所以就在想技术如何在中国市场发展,那我们在做这个过程中就琢磨必须有一个过程,一个逆向的过程,也就是说不能够由技术去找市场,那个不靠谱,所以逆向创新的意思就是从市场去找技术。

先要了解、洞察市场上的一些需求,尤其是挖掘一些潜在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去拟定创新的课题,然后再根据课题去找合适的团队来做这样的市场,要找到合适的技术去投资,去发展这样一个项目。

逆向创新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引入了斯坦福大学的设计思维。这个在硅谷比较火,大公司、小公司都在用,是一个创新的方法学。到了中国,这个设计思维很容易被人误解,所以当时2016年的时候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副院长、党委书记高健老师给我们确定的“逆向创新”这么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比较好用,大家容易理解。

逆向创新的做法和创新工场的区别,首先共同地方,创新工场的开复老师和我们都是命题作文的方式,就是给出一个课题,然后让团队去做。和创新工场不一样地方的更主要的是这个创新课题的产生方式。清谷是根据中国的国情,通过智库做非常深入的调研,我们强调一定是四架马车或者四轮驱动也就是说这个智库需要有投资人、技术专家,更重要一定要有产业专家,就是对产业市场特别特别懂,在产业里面摸爬滚打十年以上的人,最后还有一些政府资源政府方面的专家,由这个四个方面组成,共同拟定创新的课题。

我们的做法完全是从市场、从需求出发,根据中国的国情,我们目前做了四个板块一个板块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我们更注重中国自身的需求,也就是说区块链的逆向创新一定是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实体经济,如何帮助实体经济成长和转型第二板块是结合国家的大战略发展芯片产业第三个板块是我们一开始就在做的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智能制造;最后一个板块就是乡村振兴

【时点对话·第三问】

“泡沫是必然出现的刺激经济的好东西,关键是如何把握时机”

时艳强:在投资方面,夏老师对许多前沿行业领域都青睐有加,前沿领域也可能意味着泡沫风险,您怎么权衡其真正价值与泡沫风险?投资这些领域您都是如何发掘优秀项目的?对优秀项目会提供哪些帮助?

夏淳: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三问。因为清谷资本本质上是一个天使基金,做最早的阶段,就是投第一轮的,所以投的基本上都是前沿行业领域,必然是风险比较大。但是,在投技术方面,我们觉得很多风险还是能够把控的,因为技术有自身的发展路径,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

所以,从技术自身发展的方向来判断价值,相对来说看的比较清楚。举个例子,在自动驾驶完全还没有热起来的时候,我们就投资了Quanergy,这个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固态,全部用半导体芯片来做红外激光雷达的。通过这个例子,从技术角度来看,不管未来究竟哪天自动驾驶能够成为现实,但它就是一个传感器,它的用途会非常广泛,可以是帮助汽车防撞,够提高安全性,也可以用在无人机、机器人上,还有很多的应用领域,所以只要大的方向把握好了就是可以去投的。

我们认为泡沫还是一个好东西,因为从经济角度讲是需要泡沫的刺激,而且泡沫也是必然要出现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这个时机。也就是说在泡沫之前投进去,泡沫发生的时候就早一点退出。

针对发掘项目怎么来做这个问题,从宏观把握一个技术的趋势这点,对于在技术领域里面做的非常专业和资深的人来讲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因为很多技术的研究在学术界往往是十年前就已经发生了,很早就开始有人研究,那么你跟踪这些前端的领域,学术界、工业界的一些研究所,他们做的事情都是蛮超前的,我们无非就是在判断时机是否成熟,某一个十年、五年前的研究的工作,现在是不是到了一个产业化的机会,如果觉得这个时间点差不多了,那这个事情就可以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去立项。

就拿我自己所熟悉的这个分布式计算来说,在90年代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而分布式计算缘起80年代,在学术界很早,比如说卡内基梅隆大学很早就有研究,直到今天还在持续。所以每一个十年,都有自己的发展节点,都有新的东西可以去投。到今天,比如说分布式计算,大家已经开始提边缘计算,边缘计算这个提法应该说是五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有这个概念,现在的时机就差不多了。

一些优秀的项目还是有优秀的团队来组成的,技术的功底非常扎实,而且在产业里面有足够多的经验,能够把握好产业化。我们能够提供的帮助主要是就是做好服务,因为基金的本质就是做服务,我们是一个服务行业。服务的重点在于:第一是产业市场,就是更多的来提供一些产业方面的市场信息和资源;其次是提供一些资本的对接,我们自己去投,也会拉一些其它的基金;再就是提供更多技术上的一些帮助和指导,因为我们基金投资人本人都是一些技术专家构成,所以技术上能够给出一些建议,最后就是一些国内的特色,对接政府资源。

【时点对话·第四问】

“区块链应用的四个要素:社群、信用、规则、技术”

时艳强:区块链技术需要赋能实体经济才能产生价值,那么您认为区块链与哪些实体经济的行业领域有结合点?其最终能落地的难点又是什么?

夏淳: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四问。区块链行业需要一种信仰。区块链技术一定要与实体经济结合才能真正的产生价值,这是我们的信念。我们智库经过深入的研究,总结出区块链应用的四个要素,其中最核心的还是信用的问题,下面来介绍这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区块链应用的前提是拥有社群。这个社群和滴滴打车、小黄车等这种类型的用户群不太一样,因为这些用户群的是扁平化的,没有很高的忠诚度和太多的价值观。我们所强调的区块链社区的一定具备价值观,也可以说带有一定的信仰。比如说我们做的一个安全食品项目,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他们就会自发地组织这样一个共同的价值观。

第二个要素,区块链应用要跟实体经济结合。这是我们所认为最核心的要素,区块链解决的是信用问题,所以我们用安全食品的案例,比较容易说明这个现象,因为食品安全是基本的信用保障,所以我们可以用信用对某个区块链项目进行判断,如果这个项目没有去解决一个信用的痛点,那么这个区块链项目很可能就是忽悠人的项目。

第三个要素,区块链应用要有规则。有些人把它描绘成一个智能合约,在我们看来,这种看法有点狭隘,智能合约的本质上应该做到有规则,但智能合约的发展目前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都不是真正的合约。所以对于区块链来说,我们希望把规则制定下来,包括规则的好与坏,都能把这些写在代码里面。他一定要有必要的监管机制要要融到规则里面去,所以正面反面的规则都需要做。

第四个要素,区块链应用离不开自身技术。区块链的发展目前处于的初级阶段,而且区块链技术五花八门,技术内容非常丰富。预期未来十年,区块链技术会有很大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投资也是我们热衷的一个领域,是在链圈里面做的区块链技术项目。凡是有信用痛点的地方,都可以与区块链技术进行结合。比如食品安全问题、版权问题、供应链问题等等。相对来说,实体经济有一个物理和数字的分割,而纯粹的数字经济上链更容易一些,不过随着人们逐渐接受区块链技术,这些问题也会随着时间得到一定解决。

其实,区块链的落地难点最终还是人的问题。这是我们自身文化的问题,我们是排斥还是欢迎,是相信还是怀疑,都会影响区块链的发展。比如二十年前的电子商务,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件不可靠的事情,而现在大家都在用支付宝进行交易,所以技术突破是一方面,更大的突破还是文化上的改变。

【时点对话·第五问】

“技术瓶颈确实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复杂,但影响落地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人”本身”

时艳强: 区块链的技术瓶颈一直难以突破,尤其是性能方面,与此同时,则是层出不穷的新商业模式,甚至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很多新技术从出现到大规模商用会经历几十年的时间,您认为区块链还有多元的路要走?

夏淳: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五问其实从纯粹的技术观点来看,性能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性能是相对而言的,就看你这个链是怎么做、怎么来用,高频度的使用还是低频度的使用。比如说做公链,高频度的那肯定要求高一些,但是也可能很多数据可以在链下先做预处理来解决,那么针对联盟链可能数据量比较大,但频度就没那么高。性能肯定是一个相对的问题。这个技术瓶颈一定是有,而且会越来越复杂,这一定是一个技术自身发展演进的过程,这个并不会严重的去影响今天的应用。我不太认同区块链的应用是由技术来阻碍的,像前面强调的,更多的是人在阻碍这个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因为人从文化角度可以克服一些技术上的困难。

讲到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里,由于人的问题把这个区块链的事情可以说搞乱了,或者说是搞凉了、搞砸了。就是由于这个链圈大量的割韭菜、投机的行为。历史上每一次新的技术出现,都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不是说必然发生,但是都有这种现象和这种泡沫的问题,总是有投机者出现。所以这件事情在我来看的话,主要是冷静的去看待它,逐渐的冷却下来,会回归到它的本质,能够去用技术改变社会。到这个层面,我们相信这个技术一定能够正常的向前发展,能够进入一个应用的时代。而这个商业模式咱们可以看到,就是我们一直强调这个区块链是打造了一个新的体系,新的互联网。已经比较清晰的路径就是我们所讲的通证经济,甚至再进一步就是由通证体系构造的金融体系。

至于讲到究竟要花多长时间能够去大规模的应用这件事,的确我们没有哪个人能够看到未来,能够预测这么准。但是我只强调一点,我能够看到的是很多技术会有一个周期性的现象,一般来说是10年。10年正好是一代人的成长,而这一代人的成长差不多需要这样的一个时间。我们现在特别看好90后这一代,因为接触网络、接触移动、接触区块链对90后来说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人究竟能多快能接受,我们说就是一代一代的事情,这一代人差不多是10年一个周期,所以估计10年这个事情就能够普及开来。

【时点对话·第六问】

“未来制造业产业链协作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制造与消费可能融为一体”

时艳强:夏老师对于智能制造领域有很深的认知,德国提出了工业4.0,中国提出智能制造2025,全球的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在提高制造柔性,提高制造智能化上有哪些新方法、新思路?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制造上可以做些什么?

夏淳: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六问。智能制造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国情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德国提出工业4.0更多地是把传统的非常发达的工业体系引入信息化的时代,而美国的方向就看起来似乎反过来的,因为美国的IT的运用的是非常发达,它更多的是把IT的技术向传统的制造业渗透,也就是说德国的路径和美国的路径看上去好像是反着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出发点又不太一样,因为是针对我们相对落后的制造业,从低级的制造业上升到高级的制造业。

非常宏观来看的话,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应该说是传统大工业进入到后现代时代,这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里面有技术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也有一些文化上的问题。

我做技术做了几十年,投资又做了八年的。所以今天看,很多技术在社会中的运用的我已经可以归纳出来了,最终都是一些人的问题,一些文化上的问题,所以说并没有全球的共性问题,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针对自身的文化问题或者它发展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所以各走各的路。

现在关于提高柔性制造,智能化方面的一些概念在整个智能制造领域有很多观点,比如IT和OT的结合,因为在制造业里面大家强调的是运营执行的体系,和传统纯数字的是不太一样,它必须是信息科技和运营技术的融合。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国家的工信部和科技部也在提倡“工业互联网”概念,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来提出的,这个概念里面提到说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是对应关系。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在制造业花的时间比较多,我们从一开始就深入到长三角、珠三角调研了100多家工厂,看得非常仔细。总体来说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是制造升级,第二是产品升级,第三是品牌营销升级,第四是服务升级。对应的技术也是从低端到高端,也就是说从工业2.0要逐渐的成长到工业4.0。如果一上来做工业4.0,能够去做的工厂并不多,大部分还是要解决自动化的问题,解决机器换人的问题,提高效率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大有用武之地,因为未来制造业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的趋势。我们强调从工业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从现代型进入后现代型有一个特别大的区别,生产制造过程一定会发生大规模协作。这不是说一两个工厂简单的协作,协作的边界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我们也在特别关注一些新的概念,比如“泛制造业”,制造业是泛泛的,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制造过程,制造和消费将融为一体,工厂也开始变得没有边界。

特斯拉提了一个很牛的概念,他说我的工厂就是我产品的一部分。我买一个新车,他就会邀请我去他的工厂参观。这是一种新的认知,工厂变得没有边界,消费者来参与甚至拥有它,他的权益通过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得到非常大的一个拓展,区块链会有很大的发挥天地。

【时点对话·第七问】

“每一个时代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一次大浪淘沙,每一个创业者要时刻保持四心:初心、本心、恒心、爱心”

时艳强:说起中国的互联网时代,不得不提张树新的瀛海威,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最有名的就是她竖起的“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的广告牌,但是现在瀛海威早已淡出大众视野不见踪影,对比现在的区块链时代,您有何感受?这对现在区块链时代的企业有何警示或者借鉴?

夏淳: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第七问。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包括瀛海威,还真的有我特别要好的朋友,所以我还是比较了解他当时发展的兴衰过程。这种由科技打造的公司兴衰都是很自然的过程。在美国最火的社交网络绝对不是Facebook,之前比Facebook大很多,让Facebook感觉很恐惧的竞争对手是MySpace,现在可能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社交网站。

所以说,科技的历史总是不断发生惊人的重复,区块链行业也是一样。比如说我就可以预判,未来很多中心化的交易所会逐渐淡出,就像当年的瀛海威一样逐渐消失,被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取代,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会逐渐被那些无法定义的交易所取代。未来的交易所的边界会变得非常模糊,不能确定它是否属于交易所,这些交易所可能是既有区块链,有应用,又有交易功能的实体。未来还是会回归到区块链的发展趋势,构造信用体系、新互联网,新的体系并不需要中性化的交易。

由于每一个时代、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创业者如何来把握时机。我想提出“四个心”,保持创业的初心,保持自己的本心,创业时一定要有恒心,最后对客户、对用户、对员工、包括对自己一定要保持爱心,保持这“四个心”就能取得一些成功,这在每个技术时代都是不灭的定律。

【时点对话·传承问】

时艳强:夏老师作为资深的区块链领域布道者,应该接触过很多行业内人士,其中是否有您欣赏和佩服的从业者,为什么?【布洛克科技】目前覆盖15个国家250个城市5000个社群节点用户100万+,希望通过【时点对话】邀请更多的大咖来社群分享区块链,以推动整个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夏老师引荐两位嘉宾,您会引荐谁来做客【布洛克科技】进行分享?

夏淳: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传承问。在区块链领域的确有很多好朋友让我非常敬佩,因为他们非常优秀,而且从人品角度我非常认可。今天我想特意提两位清华的师兄弟,一位是大家所熟知的元道先生,他的本名叫陈升,原来是世纪互联创始人。在进入世纪互联之前很多年前,他就跟我说要全身心投入区块链,他认为区块链是改变人类社会的大浪潮,不能miss掉这样的一个机会,当时区块链整体还没有进入公众视野。所以元道先生是有情怀、有信仰的区块链从业者,而且他对于推动通证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另外一位是我非常敬佩的师兄陈榕,陈榕是亦来云的创始人。大家可能也看到过一些报道,陈榕坚持做操作系统,从微软出来以后,回到中国做操作系统,十八年一直坚持做技术,是铁杆的技术信仰者。区块链对他来说仅仅是技术体系其中的一个功能而已,他在努力打造区块链3.0的技术。

以元道先生和陈榕师兄为例,这些人的都是区块链的铁杆信仰者,坚定不移的推动区块链事业,无论市场是火爆的状态、还是冷淡的状态,他们都会不断的推动区块链事业。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把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感染到更多的从业者,投身于区块链技术改造社会,赋能实体经济的大潮。

时艳强:感谢夏老师推荐,陈榕老师有来分享过,您可以再推荐一位。

夏淳:陈榕师兄来讲过那太好了,如果还有一个名额我非常想推荐清华的一位学弟--王学宗,他最近这段时间非常深入的分析、理解和构建整个链改体系,这个体系本质上讲的就是如何让区块链能够与实体经济牢牢结合起来,他更多是从经济学角度去分析。因为他原来在清华读完本科以后,就去学了社会经济学,在这方面很有造诣,所以能够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我非常希望他能来分享一下他的一些想法。

我们团队里有一个区块链坚定的信仰者,他认为区块链能够改变社会,他就是我的老搭档张于庆。有机会可以请他来做一些分享,实际上整个清谷资本的区块链投资,从2013年开始就由他主导。大家很关心无论是技术、应用,还是他在金融领域以及其他实体经济领域硅谷是怎么做的,这方面他很有发言权。

【时点对话·提问一】

问题一:夏老师比较关注创新性的行业,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那么您现在对区块链相关的项目投资占比重有多大?未来是否加大布局呢?——来自【布洛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002】

夏淳: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提问一。清谷资本目前是一个美元基金,针对硅谷各种各样的先进的技术都有投资,投资领域相对来说分布比较均匀。区块链占一定的比重,但是清谷资本前段时间也专门做了一个Token Fund,专著于区块链。我们认为区块链的边界在未来会变得模糊,所以在未来会看到更多的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与物联网的融合,与金融的融合等等,这个边界一旦模糊以后,就不太容易去做这样的分类。

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今年投了一个Topchain的项目。Topchain项目实际上是把区块链的机制用于链改,链改是针对互联网的IP通讯,它在传统做业务时已经有五千万的用户,是做这个IP电话的,把IP电话全面做了升级用区块链武装起来,像这样的项目,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区块链项目,它是区块链项目+通讯,它也有一些其他的功能,包括VPN,它是一个综合的项目,类似的我们会见到越来越多。

【时点对话·提问二】

问题二:很多搞纯技术的项目可能营销上比较弱,但是很会营销的项目技术又不够扎实,您在实际投资是否有这种感受?您认为怎么去帮助这两种项目取长补短呢?——来自【布洛克—中国农业大学--001】

夏淳:回答布洛克科技【时点对话】提问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是几乎天天遭遇着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硅谷投的一些科技项目,的确在技术上是世界一流,但是市场能力并没有那么强。为什么硅谷的这种纯技术的项目可以发展得很好,而在中国的发展就比较困难?

目前中国的高科技领域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但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产业链体系比较完整。比如,如果有人在深圳做一部手机,那么几个星期就可以看到手机的原型,一个星期的时间可以把上下游的关系都找到,因为这里产业链非常齐全,他的这个体系是非常完整,大家分工都很明确,而技术体系还是不太清晰。

在硅谷,高科技产业链这种问题就比较少见。因为硅谷的产业链分布的很齐全,这里有半导体设备的厂家,有专门的芯片设计厂家,有做芯片设计公司等等。不夸张的说,我们过条马路可能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客户,所以在营销上的不是一个太大的困难,只要技术做得好,做的准。

在国内,还处于一个比较悲哀的现状,就是因为高科技的产业链还不健全,还没有发展的那么成熟,导致我们所投资的一些非常优秀的项目,被迫去打终端市场,本来是应该做一个技术产品,结果只能变成一个做项目的公司。这也可以理解为“高科技领域的小农经济”本来你应该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某一项技术,结果被迫变成去做各种各样的杂活儿。

所以,做项目是一个不利于高科技产业链的建设。比如一家公司本来是应该专注于种水稻,不过你会发现,除了种水稻,还得种玉米、小麦,还得兼顾着养鸡、养鸭、养鱼,还得到山上去砍柴去摘果子,这个时公司就变成了一种小农经济,这样的产业很难健康发展,他不是产业化的分工,这对市场发展也不利。

针对一些非常好的科技公司,目前是我们来营造一个小型产业集群,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你型产业链的作用,能够进入到一些有规模的项目。在这个项目里面,各个公司各有分工,每一个科技公司都能够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我们用这种方式弥补今天中国高科技产业链发展不足的短板。

的确国内很多公司在拿订单,搞政府关系,搞客户关系方面非常有优势,也掌握了非常好的渠道资源,这样的公司应该联手科技公司,形成一个小型的产业集群和高科技产业链,大家互相取长补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更多的是合作关系。清谷资本的使命,就是努力营造这样的生态,让技术和市场端的充分融合,让擅长做技术的公司的和擅长做市场的公司,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的去发展。

Scream

Scream

TA很懒,啥都没写...

©2018 Changfu.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富财经版权所有